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分析
胡昆 于景贺
南阳市广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企业内部控制的科学性、严谨性、时效性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施工场地多且施工点分散、凌乱、不易管理等特点, 因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现况
建筑企业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建筑企业为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繁荣所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可以预知, 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里, 建筑企业仍将继续保持在我国经济领域中领军企业的地位, 仍将具有不可限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是与此同时, 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与其异军突起般的经济发展却不相适应, 内部控制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这就是建筑企业在施工中会经常性出现内控不当或内控失能等问题的原因, 轻则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有效周转, 重则还会造成企业的经营风险。从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来看, 其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 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至今都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方面, 企业领导过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赶工期上面, 而对于通过内部控制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 企业施工现场多、规模大, 施工点分散、凌乱, 加大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系数。这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造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混乱和配合的不协调, 以至于企业内部控制难以形成健全的体系。
(二) 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具有监督作用, 但是在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 内部审计制度的作用却难以有效发挥。一方面, 企业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常常被上级部门掣肘;另一方面, 审计人员工作得不到重视, 缺乏主动性, 这两方面原因造成了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性缺失。
(三) 内部考核制度不严谨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现场人员管理的特殊性, 企业考核制度呈现出了弹性有余而刚性却不足的现象, 这就极易导致内部控制客观性原则的丧失, 比如会计人员做假账、提前确认结算收入而不入账、隐瞒成本费用支出、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或者为了保护自身及关联方利益而编制虚假财务信息等等, 降低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误导了工程核算人员和企业管理层。
(四) 内部监督权利不匹配
我国建筑企业监督机制套用的是政府监督管理模式, 在企业分权与制衡方面深受政府监督管理模式影响。这种监督机制用在政府部门可以, 如果用在建筑施工企业就出现了监督权与被监督权不匹配的情况。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中以不变的监督体系应对千变万化的施工现场, 就会出现权利与制衡的不对称, 致使内部控制效果被弱化。
(五) 内部工作配合不协调
一方面, 建筑施工企业工地分散、施工点多、战线拉得长, 企业内部各分支机构、各部门、各施工场所之间沟通不畅, 很难做到施工管理的步调一致;另一方面, 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工作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工作是分割开来的, 两相对立, 两者间缺乏贯通的协调渠道, 这两方面原因, 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缺乏整体性。
(六) 内部信息传递不顺畅
信息沟通是贯穿企业内部控制全过程的关键要素, 而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采用的是垂直型管理模式, 由上而下呈现出的是树状的分散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但信息传输成本高、效率低, 而且在传输过程中还容易造成信息的失真和谬传, 因而施工管理中会有很多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传达给信息接收者, 信息传递的不顺畅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时效性的发挥。
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措施
妥善解决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防止企业经营舞弊,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形成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闭环体系, 有利于企业设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解决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措施主要有:
(一) 规划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维系、保障企业组织有序运营的基本架构形式, 是指“企业管理活动内在的管理要素有机组合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没有管理机制的企业就会是一盘散沙, 就会丧失组织运营的整体性、协调性。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 企业只有对人、财、物等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要素的管理是科学规划好了的, 也就是说对企业的管理机制是科学规划好了的, 企业运营起来才会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复杂而繁琐, 规划管理机制, 有助于明确企业各部门、各责任人在项目施工中所承担的经济责任, 使内部控制目标任务被量化到企业各部门、各责任人头上, 使人人都能够为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任务的完成尽到一份责任。
(二) 结合行业特点
与其他生产加工企业不同的是, 建筑施工企业是在户外露天作业, 施工周期长, 不稳定性大, 还容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定要结合行业的这些特点, 在企业内控制度的制定中要充分考虑全面性、适用性的原则。比如, 企业施工现场的管理对象主要是人、材、机, 因此, 企业内部控制首先要协调好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的配合情况。再比如, 建筑施工现场一般情况下都不只是一家建设单位进驻施工, 不同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的人、财、物等的管理既会出现交叉又会出现重叠, 内部控制的复杂性由此也被增加了许多, 所以, 企业内部控制还要兼顾这些特殊情况。此外, 还要顾及“睦邻关系”, 内部控制不仅要体现全面性的原则, 还要兼顾适用性的原则。
(三) 加强内部审计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活动涉及到诸多方面, 场地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管理、材料采购、废料回收以及市场投融资等等, 如果是房地产企业还涉及到了市场营销方面的诸多环节, 期间企业施工过程中各项业务的开支是否合理、票据手续是否规范、预算是否超支等等都需要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管。因此, 内部审计构成了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链条上非常重要的一环。并且, 由于企业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相比, 或者是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相比对于本企业的情况会更加了解, 因而更容易发现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或者管理现场存在的薄弱环节, 这就有利于内部审计部门从企业的施工管理实际出发, 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管理现场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因此, 加强内部审计, 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由内而外的完善施工管理工作, 保证内部控制效果。
(四) 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是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工具, 建筑工程预算是对施工项目预期效益和施工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的重要依据, 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严谨的、切合建筑企业工程施工实际的预算管理能帮助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加强建筑施工预算管理, 特别是加强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投资预算、成本预算、费用预算等的管理, 对于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取得具有重要意义。建筑施工企业利用预算管理, 不仅可以控制工程造价、工程成本和工程中的各种损耗, 还可以利用预算管理实现对人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等的控制, 降低企业施工成本。工程预算管理的重点有三个部分:一是在工程的筹备阶段, 企业在进驻施工现场前就要安排好施工中人员、材料、设备等的组织和调配工作, 为开工做好充分准备;二是在工程的施工阶段, 企业要做好对施工中工序和过程的协调和组织, 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保证施工过程人员、材料、设备等都处于最佳的配置状态;三是在工程的竣工阶段, 企业要做好工程预算与工程实际消耗的差额计算, 做好对原始预算的调整, 及时办理好竣工后的结算事项。
(五) 提高信息化水平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已经普及到了社会生产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在这种情况下,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提高内部控制效果, 首先就必须要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构建全面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建立基于计算机互联网的企业内部信息交换平台, 缩短信息传递的过程, 增加信息反馈的渠道, 实现企业工程建设资金的网上管理、实时查询、动态监督和科学调度, 实现工程建设施工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实时掌握企业资金的流向和流量, 提高工程资金监管水平, 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防范资金风险的发生。
(六) 构建全过程的内部控制体系
构建全过程的内部控制体系具体要掌控好三个阶段的控制工作:第一是要掌握好投标阶段的内部控制,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投标部门, 要借助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分析、整理工程项目的相关信息及发包单位的性质、信用等级、项目手续、施工环境和资金情况等等, 对招标文件要进行认真解读, 要详细了解招标文件中对于工程质量、工期计划、工程款结算、工程违约、工程索赔等条款的要求, 这是后面做好内部控制的基础保障, 不能有丝毫的大意;第二是要掌握好施工环节的内部控制, 要及时编制工程成本预算, 对于施工材料的采购要由企业管理层统一安排, 要根据工程进度及工程量提出采购计划, 要落实财务负责人委派制, 要确保会计核算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工程资金的收付款情况、税金的缴付情况、项目资产和负债情况以及竣工决算情况等等;第三是要把握好进度结算的内部控制, 企业要委派专职人员负责工程的计量工作, 工程量计算要准确、客观、实事求是, 防止漏项事故的发生, 对于施工期间需要修改或变更设计的事项, 要做好经济与技术论证, 要索要变更通知单来作为日后变更结算的重要依据, 防止在变更结算中成为被动的一方。企业管理部门要熟知施工合同各个条款的细节, 以便在发生索赔事件时企业能够拿出完整的索赔资料和证据。